建设成果

“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开云网页版教工第一党部: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勇当先锋
发布时间:2019-09-18 浏览次数:499

开云网页版教工第一党支部是建在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上的基层党支部,现有党员21人,占该学科教职工总数的67%;党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高级职称17人,博士生导师9人,分别占党员人数的90.5%、81%和42.8%,是一只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极具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中坚力量。十二五以来,这只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整个学科努力创新,取得累累硕果,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书记是支部政治和业务出色的带头人

开云网页版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王东,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他先后参与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生理,创新出氮肥后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小麦连续多年丰收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年来,探索小麦节水栽培生理,创新提出按需补灌节水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发明小麦专用微喷带和变量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为减少灌溉用水,保护水资源做出重要贡献。在作物栽培学领域SCI收录的重要学术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作物学报》等发表论文90余篇,总被引用2400余次;参编著作7部;获授权专利17项。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6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支部做出了表率。

作为支部书记,王东同志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虚心听取老党员、老专家们的意见,认真履行支部书记抓党建各项职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狠抓支部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创新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规范落实支部日常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不断提高党支部工作活力。带领支部成员,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积极为学科、学院、学校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王东同志2010年获“泰山先锋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7年,王东当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泰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和山东农业大学第七次党代会代表。该支部2016年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支部带学科,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结硕果

十二五以来,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教师,围绕山东省和我国黄淮海流域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甘薯、中草药等作物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问题,开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9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个;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2.48亿元,人均新增科研经费751.5万元;其中承担的国家级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63.1%。作为省属高校全国唯一的农业部学科群综合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在2016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运行评估中获评优秀。

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76篇,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获授权专利24项,审定花生、棉花、丹参等新品种16个,制定农业行业标准5项,山东省地方标准4项。参与创新的“花生品质生理生态与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中国滨海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玉米冠层耕层优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的“黄淮东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小麦花生玉米间套作高产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推广”、“玉米产量性能优化及其高产技术创新与应用”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山东省和我国黄淮海流域小麦、玉米、花生、棉花、中草药等作物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十二五以来,共培养博士研究生59名,硕士研究生226名,博士后13名。其中有3人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3人获“国家奖学金”。支部和学科成员中,1人获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功勋科学家”,1人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创新奖单项最高奖”, 2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人获“山东省优秀先进工作者”,2人入选“泰山学者种业计划专家”,1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2人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培养了一批杰出和高水平专业人才。

三、科技服务三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开云网页版教工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组成员,常年深入农村,用科技服务农民、服务社会。该支部和学科组成员中,现有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1人;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4人。有国家小麦、玉米、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玉米、棉花、薯类、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4人。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科组创新的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宽幅播种、测墒补灌、玉米精量直播晚收等6项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应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以来,第一党支部根据各位党员的专业特长,分成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甘薯、中草药、耕作六个党小组,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精准技术扶贫工作。在山东省及我国黄淮海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甘薯、中药主要产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0余处,通过对新技术和粮经饲多元种植、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等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每亩节本增效600元以上,指导5000多个农户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培训班300余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40000余人,为作物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该支部遵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部署要求,按照“强化优势、突出创新、加强联合、拓宽领域、争创一流”的总体发展思路,正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而努力奋斗。